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绿色能源技术, 但其商业化发展受到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Pt/C催化剂成本高以及稳定性差等因素的制约. 通过将Pt与非贵金属(如Co、Fe)合金化,可以减少Pt用量并提高ORR活性. 相比无序固溶体合金, 有序结构的Pt基金属间化合物(IMCs)由于更强的应变和配体效应, 能进一步提升ORR活性, 并通过3d-5d轨道电子相互作用抑制非贵金属浸出, 增强耐久性. Pt基IMCs催化剂的合成通常需要在高温退火(> 700 °C)下进行, 以促进合金化并克服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动力学阻碍. 然而, 高温退火通常会导致烧结、晶粒增大、电化学表面积减少, 催化活性降低, 尤其在高Pt含量催化剂中更明显. 为解决上述问题, 提出了碳包覆、金属有机框架限制、强锚定等策略, 但高Pt含量下难以控制晶粒尺寸或过程复杂, 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本文提出了一种硫代硫酸钠辅助浸渍的策略, 用于合成高Pt载量(达到44.5 wt%)且小尺寸、高有序度的PtM-S IMCs (M = Co, Fe, Ni)催化剂. 在浸渍过程中, 硫代硫酸盐将H2PtCl6还原为均匀分散的Pt胶体, 并沉积在碳载体上, 从而防止了Pt在低温退火阶段团聚. 在高温热解过程中, 含S物质被掺杂进碳晶格中, 形成稳定的噻吩硫结构, Pt和S的强相互作用有效抑制了颗粒的烧结, 确保了在高温退火阶段形成小尺寸、高有序度的PtM-S IMCs的催化剂. 由于硫代硫酸钠辅助浸渍策略的便捷性和可扩展性, 成功合成了高有序度且小尺寸(3-5 nm)的PtM-S (M = Co, Fe, Ni) IMCs催化剂. 此外, 采用冷冻干燥技术, 实现了2.5 g高有序度(67.2%)的L10 PtCo-S IMCs催化剂的克级一批次合成. 随着Pt金属负载含量从27.2 wt%增加到44.5 wt%, 催化剂没有出现任何聚集和严重烧结现象, 且仍保持高有序度. 优化后的PtCo-S IMCs催化剂在单电池测试中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性能, 质量活性达到0.72 A mgPt-1, 并在0.65 V, H2/Air条件下实现了1.17 W cm-2的高功率密度, 性能优于商业催化剂TKK-Pt/C. PtCo-S催化剂ORR性能的提升, 归因于PtCo@Pt核壳结构表面Pt的压缩应变, 使得d带中心下移, 从而减弱了对含氧中间体的吸附强度. 此外, PtCo-S催化剂在加速应力测试后, 仍保留74%的质量活性, 耐久性显著优于商业催化剂TKK-Pt/C. PtCo-S催化剂的核壳结构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抑制了Co从内核的进一步浸出. 同时, 3d-5d轨道间的强电子相互作用也有效阻碍了Co的浸出.
综上, 硫代硫酸钠辅助合成策略可以有效地抑制金属烧结和相分离, 从而制备出高Pt含量、小尺寸且高有序度的PtM-S IMCs (M = Co, Fe, Ni)催化剂. 同时, 该策略的便捷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使规模化的生产成为可能. 合成的PtM-S IMCs (M = Co, Fe, Ni)催化剂在燃料电池单电池测试中表现出高活性与稳定性, 为设计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