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催化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3, Vol. 24, No. 9
    Online: 2003-09-25

    封面介绍: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快讯
    TiO2/SiO2催化苯酚和草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草酸二苯酯
    王胜平;马新宾;巩金龙;杨 霞;郭宏利;王大力
    2003, 24 (9):  643-644. 
    摘要 ( 1332 )   [Full Text(HTML)] () PDF(253KB) ( 569 )  
    非晶态NiP(B)/Al2O3催化一氧化碳,水和氧气合成过氧化氢
    马忠龙;张伦;刘昌俊
    2003, 24 (9):  645-646. 
    摘要 ( 1404 )   [Full Text(HTML)] () PDF(212KB) ( 531 )  
    水热处理的HZSM-5催化剂择形催化合成4,4′-二甲基联苯
    郭新闻;王祥生;沈剑平;宋春山
    2003, 24 (9):  647-648. 
    摘要 ( 1301 )   [Full Text(HTML)] () PDF(170KB) ( 628 )  
    燃料油超深度脱硫:二苯并噻吩在改性活性炭上的吸附
    蒋宗轩;刘艳;孙秀萍;沈智奇;韩崇仁;李灿
    2003, 24 (9):  649-650. 
    摘要 ( 1453 )   [Full Text(HTML)] () PDF(385KB) ( 528 )  
    研究论文
    分子筛催化剂上正十六烷的临氢异构化反应
    黄卫国;李大东;石亚华;康小洪;孟宪波;王奎;董维正;聂红;李灿
    2003, 24 (9):  651-657. 
    摘要 ( 1786 )   [Full Text(HTML)] () PDF(487KB) ( 1027 )  
    对分子筛催化剂上正十六烷的临氢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并对临氢异构化反应的产物分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正十六烷的临氢异构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正十六烷在中孔分子筛催化剂上的临氢异构化反应主要在分子筛外表面和孔口进行,分子筛的择形作用对异构选择性的影响有限.这与一般情况下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在择形分子筛上的临氢异构化反应有所不同.临氢异构化反应的异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催化剂酸性组分的酸性质,弱酸和中等强度的酸对异构化反应有利,而催化剂的活性则由酸性组分中B酸中心的数量和加氢组分的活性共同决定.
    Pd对Zr-Mn-K催化CO加氢合成甲醇与异丁醇的影响
    何代平;丁云杰;尹红梅;朱何俊;熊健民;罗洪源
    2003, 24 (9):  658-662. 
    摘要 ( 1461 )   [Full Text(HTML)] () PDF(294KB) ( 825 )  
    考察了添加Pd对Zr-Mn-K催化CO加氢合成甲醇与异丁醇的影响.与Zr-Mn-K催化剂相比,Pd/Zr-Mn-K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异丁醇选择性明显升高.在SV=10000h-1,p=8.0MPa和T=673K的反应条件下,1.5%Pd/Zr-Mn-K催化剂上醇的时空收率由原来的122.8升高到232.6g/(kg·h),异丁醇的选择性由原来的15.5%升高到21.7%.当Pd的添加量大于1.5%时,催化剂的活性及异丁醇选择性开始下降.H2和CO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d/Zr-Mn-K催化剂表面维持有较高的H2和CO吸附量,有利于甲醇与异丁醇生成速率的提高.当Pd的添加量超过1.5%时,Pd的分散度降低,粒径变大,吸附H2和CO的量减少,致使合成甲醇和异丁醇的性能降低.
    掺铂二氧化钛纤维光催化降解氯仿的研究
    史月萍;杨祝红;冯新;郑仲;陆小华
    2003, 24 (9):  663-668. 
    摘要 ( 1377 )   [Full Text(HTML)] () PDF(1068KB) ( 879 )  
    TiO2纤维作为一种微米级光催化剂应用于废水处理时,不但克服了TiO2纳米颗粒不易分离回收的困难,而且对其进行贵金属掺杂,可使其光催化活性大大提高.用光还原沉积法制备了掺铂的二氧化钛纤维催化剂(Pt/TiO2(F)),并将其作为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降解氯仿反应,考察了掺铂量、氧及pH值等条件对降解氯仿反应的影响,并与掺铂的二氧化钛颗催化剂粒(Pt/TiO2(G))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掺铂量w(Pt)=0.5%,催化剂用量为0.5g/L,预先溶氧至饱和状态,c0(CHCl3)=1mmol/L,pH=5,用300W中压汞灯光照120min时,Pt/TiO2(F)上氯仿的降解率可达98.44%,而Pt/TiO2(G)上氯仿的降解率仅为72.03%.
    氧在银/二氧化硅催化剂上的超高真空程序升温脱附
    任丽萍;戴维林;董义;乔明华;曹勇;李和兴;范康年
    2003, 24 (9):  669-673. 
    摘要 ( 1569 )   [Full Text(HTML)] () PDF(570KB) ( 791 )  
    研究了氧在Ag/SiO2催化剂上的超高真空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脱附谱中出现了对应于表面分子氧(Tp=340K)、体相氧(Tp=570K)和次表层氧(Tp=700~800K)的脱附峰.由于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经过高温焙烧,因而其表面原子氧浓度低,脱附谱中未出现原子氧的脱附峰.高温焙烧还可使表面缺陷浓度增大,有利于原子氧向体相扩散,形成体相溶解氧,也有利于体相氧向表面扩散,所以对应于体相氧的570K脱附峰较强.体相氧和次表层氧向表面的扩散遵循不同的扩散机理.
    V2O5/TiO2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酸碱性及氧化还原性
    刘学军;顾晓东;沈俭一
    2003, 24 (9):  674-680. 
    摘要 ( 1950 )   [Full Text(HTML)] () PDF(539KB) ( 1164 )  
    研究了一系列锐钛矿担载的钒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性质.X射线衍射和Raman光谱表明,8%V2O5/TiO2催化剂上的V2O5处于单层分散状态.程序升温还原研究表明,单层分散的钒物种较易被还原,而形成多聚态和晶态后钒物种的还原温度升高.NH3吸附量热结果表明,在钒物种达到单层分散前,催化剂的表面酸性随钒担载量的增加而减弱,超过单层分散后,表面酸位的数目和强度基本不变.异丙醇脱氢/脱水反应结果表明,有O2时V2O5/TiO2催化剂显示出很强的氧化还原性,无O2时催化剂的脱水选择性较高.通过异丙醇的脱氢/脱水反应,将V2O5/TiO2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与其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进行了初步的关联.
    用TPD研究SO2对NO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
    李平;卢冠忠;赵秀阁;肖文德
    2003, 24 (9):  681-686. 
    摘要 ( 1732 )   [Full Text(HTML)] () PDF(552KB) ( 770 )  
    针对活性氧化铝载体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SO2增强NO吸附并促进其氧化的实验事实,考察了反应温度对SO2发挥促进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50~250℃间存在一适宜的温度范围,能使氧化铝上原本不氧化的NO在SO2气氛中发生氧化.对氧化铝预吸附不同组成的气体及在不同温度下吸附NO-O2-SO2后进行了TPD研究.结果表明,SO2的存在对NO氧化吸附生成NO2高温脱附物种有利.对Co3O4/Al2O3催化剂上吸附SO2-NO2的TPD研究结果显示,SO2先吸附或与NO2共吸附都能使NO2高温物种脱附增强,同时SO2的弱吸附物种转变成强吸附物种或表面硫酸盐物种,意味着弱吸附的SO2能与NO2形成稳定的物种;而后吸附的SO2竞争占据NO2的吸附位.推测表面上弱吸附的SO2与NO-O2或NO2之间形成了多分子的活性物种.
    β-Mo2N0.78的合成及其对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催化性能
    龚树文;陈皓侃;李文;李保庆
    2003, 24 (9):  687-690. 
    摘要 ( 1497 )   [Full Text(HTML)] () PDF(265KB) ( 754 )  
    以N2-H2混合气为反应气,与三氧化钼进行多段程序升温反应制得了氮化钼.考察了反应气组成和氮化温度等条件对氮化钼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N2)/n(H2)=0.25~1,θ=650~750℃的条件下,生成的氮化钼结构组成为β-Mo2N0.78.其生成机理与γ-Mo2N有类似之处.β-Mo2N0.78催化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结果表明,β-Mo2N0.78催化剂对该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360℃下,其活性比硫化钼催化剂高一倍左右.
    富氢条件下Au/γ-Al2O3催化剂上CO的选择氧化反应
    房德仁;张慧敏;郭清华;齐世学;邹旭华;安立敦
    2003, 24 (9):  691-694. 
    摘要 ( 1631 )   [Full Text(HTML)] () PDF(260KB) ( 666 )  
    用脉冲反应考察了富氢条件下Au/γ-Al2O3催化剂上CO的选择氧化反应.结果表明,CO和O2在Au/γ-Al2O3催化剂表面同时发生吸附,其吸附活性中心都在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表面,CO的吸附强度大于O2的吸附强度,吸附态的CO和吸附态的O2之间反应生成CO2.提高反应温度和增加原料中氧的含量都能提高CO的转化率.在所考察的实验条件下,O2的反应选择性基本上为100%.
    二甲醚的电催化氧化反应
    王世忠;TatsumiISHIHARA
    2003, 24 (9):  695-700. 
    摘要 ( 1801 )   [Full Text(HTML)] () PDF(579KB) ( 708 )  
    考察了负载于镓酸镧基电解质上的镍电极与镍-钐掺杂氧化铈复合电极电催化二甲醚氧化反应的特性.结果表明,反应的主要产物均为CO,H2和CH4,同时生成少量完全氧化的产物H2O和CO2.在开路电位下二甲醚发生裂解反应,生成的CO,H2和CH4三种主要产物的比例接近于1.在有电泵氧存在下,二甲醚的电催化氧化反应强烈地依赖于阳极及电解质材料的组成.Ni/La0.9Sr0.1Ga0.8Mg0.2O3界面上发生的主反应是二甲醚的部分氧化,且存在有严重的积碳现象.电极中掺入SDC(15%Sm3+-掺杂的CeO2)后,二甲醚完全氧化性能明显增强;随着电流的增大,氢的生成速率显著减小,并生成大量的H2O.采用掺钴镓酸镧基电解质后,Ni-SDC主要表现为催化二甲醚部分氧化反应,且显著抑制了积碳的发生.Ni-SDC/La0.8Sr0.2Ga0.8-Mg0.11Co0.09O3上二甲醚电催化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为1∶1的CO和H2.掺钴电解质引起Ni-SDC具有特殊的催化性能,可能与电解质中p型电导的存在有关.
    常温常压下光促进烯烃与一氧化碳的羰基化反应
    尹静梅;周广运;高大彬;郑学仿;贾颖萍;孙文豪;王祥生
    2003, 24 (9):  701-704. 
    摘要 ( 1953 )   [Full Text(HTML)] () PDF(216KB) ( 877 )  
    报道了烯烃(环己烯和1-辛烯)与一氧化碳通过光促进实现常温常压非贵金属(钴配合物)催化的羰基化反应.研究发现,以Co(OAc)2为催化剂时,不需要加入光敏剂丙酮就能发生反应;CoSalen,吡啶-2-羧酸钴和大环配合物[Co(14)4,11-diene-N4]I2是较好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比Co(OAc)2高.其中,吡啶-2-羧酸钴与Co(OAc)2相同,反应中不需要光敏剂存在,其选择性很高.通过氘代丙酮和氘代甲醇同位素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反应中双键异构的存在和副产物的分析结果.
    二氧化碳与丙烯直接合成甲基丙烯酸用CuPMo/TiO2催化剂的研究
    王大文;钟顺和
    2003, 24 (9):  705-710. 
    摘要 ( 1563 )   [Full Text(HTML)] () PDF(780KB) ( 831 )  
    用溶胶-凝胶法以磷钼酸(MPA)的铜盐溶液水解钛酸四丁酯制备了CuPMo/TiO2催化剂,并用ICP,XRD,TG-DTA,IR,TPD-MS和微反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杂多钼酸盐与TiO2表面通过O2-桥发生键联.在623K下,杂多阴离子仍保持其原有的Keggin结构;CO2在Lewis酸位Cu(Ⅱ)和Lewis碱位Cu-O-Mo桥氧的协同作用下形成卧式吸附态Cu(Ⅱ)←O-(CO)←(O--Cu);丙烯以分子吸附态在催化剂上吸附;在空速1500h-1,压力1MPa和温度563K的反应条件下,丙烯的转化率为4.2%,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96%.
    CuCrAl和CuCrZr低温液相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
    郝立庆;单绍纯;田瑞芬;丁延伟;陈根发;庄叔贤
    2003, 24 (9):  711-715. 
    摘要 ( 1495 )   [Full Text(HTML)] () PDF(378KB) ( 790 )  
    用络合共沉淀法制备了CuCrAl和CuCrZr复合氧化物液相合成甲醇催化剂,其比表面分别达到119和116m2/g.在5.0~5.5MPa和383K条件下,分别用间歇式和流动式反应釜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CuCrAl和CuCrZr的活性均明显高于CuCr;CuCrAl的活性略高于CuCrZr,但甲酸甲酯(MF)的选择性明显低于CuCrZr;两者在12h内未见活性明显下降.甲醇钠在反应过程中部分转化为甲酸钠和NaOH.CuCrAl和CuCrZr有较高的氢解活性可抑制甲醇钠与MF生成甲酸钠,从而有较低的甲酸钠浓度.但是,Al2O3和ZrO2的酸性有利于甲醇脱水,引起甲醇钠水解生成NaOH.溶剂对CuCr基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明显影响.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综述
    相转移催化在高分子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曲荣君;孙昌梅;王春华;纪春暖;成国祥
    2003, 24 (9):  716-724. 
    摘要 ( 1537 )   [Full Text(HTML)] () PDF(567KB) ( 2021 )  
    综述了相转移催化用于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季铵盐类及冠醚类相转移催化剂在高聚物的亲核取代反应、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及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的应用.重点总结了亲核取代反应中聚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功能化及化学修饰,包括合成路线、反应机理、温度以及催化剂和溶剂的种类与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冠醚类化合物的催化效果略优于季铵盐类化合物,而后者的成本低、毒性小、应用更广泛,其催化的反应应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以期将相转移催化技术尽早用于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