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NH3)是氮肥、医药及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基础化学品. 本文旨在通过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反应(NITRR), 将环境中的硝酸盐污染物转换为具有工业附加值的NH3, 既解决了硝酸盐污染的问题, 又实现了氮资源的循环利用. 然而, 电化学NITRR涉及复杂的多电子转移反应步骤和缓慢的动力学过程. 同时, 竞争性析氢反应(HER)和含氮副产物的产生, 导致额外的电能消耗, 降低了NITRR产NH3的选择性和能量效率. 因此, 设计和制备具有高选择性NITRR电催化剂, 仍然是电催化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 目前, 铜(Cu)基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外层电子构型(3d10), 是实现高选择性电催化NITRR为NH3最具潜力的电极材料. 然而, Cu基材料对水分子活化产活性氢(*H)的能力较弱, 从而阻碍了电化学NITRR过程中所必需的*H产生的动力学过程. 鉴于钴(Co)基催化剂有利于水分子活化产生*H, 故利用Co掺杂Cu基催化剂调节电化学NITRR过程中*H浓度, 以提升NH3的产率和选择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一种简单、快速、环境友好且无能耗的化学置换法,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Co掺杂浓度的纳米枝晶状Cu2O/Cu异质结材料(Cox-Cu2O/Cu, x = 0.05, 0.10或0.34). 通过调控Co的掺杂浓度, 成功实现了Cu2O/Cu异质结界面处Co掺杂形式从原子态向单质态的可控转变. 实验结合理论计算研究表明, 掺杂原子态Co增强了硝酸根反应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强度, 而掺杂单质态Co有利于*H的生成. *H是NITRR合成NH3的关键活性物种, 其浓度对法拉第效率(FENH3)有显著影响. 具体来说, *H的浓度不足会减缓NITRR产NH3的动力学过程, 而浓度过高则会诱发剧烈的HER副反应, 导致产NH3选择性降低. 因此, 调控Cu基催化剂表面的*H浓度, 使其在NITRR产NH3过程中达到产生和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通过对纳米枝晶状Cu2O/Cu异质结材料中掺杂Co浓度的调节, 实现了Co掺杂形式(原子态和单质态)比例的调控, 从而能有效地调节枝晶状Cu2O/Cu异质结材料界面处*H的浓度. 得益于Cu2O/Cu异质结界面处*H浓度的调节, 使得电化学NITRR产NH3过程中*H的产生和消耗之间维持了动态平衡, 从而显著促进了电化学NITRR产NH3的动力学过程. 基于上述优势, 所制Co0.10-Cu2O/Cu催化剂在-0.7 V vs. RHE的电压下, 电化学NITRR为NH3的产率为290.0 μmol·h-¹·mg-¹cat, FENH3为86.2%, 其性能显著高于初始的Cu2O/Cu催化剂的性能(NH3的产率为51.0 μmol·h-¹·mg-¹cat, FENH3 = 32.5%). 此外, Co0.10-Cu2O/Cu催化剂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 在连续的循环稳定性测试和长时间耐久性评估中, 其催化活性无明显衰减.
综上, 本工作通过一种简单快速的化学置换法在Cu2O/Cu异质结界面处掺杂不同浓度的Co, 有效调节了催化剂表面的*H浓度, 进而提升了电催化硝酸盐还原产NH3的选择性, 为后续设计和合成高效Cu基催化剂以及优化催化剂表面*H产生的动力学路径以提升NITRR性能, 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和理论参考.